|
本帖最后由 飞奔的老冯 于 2021-4-6 15:25 编辑
工业企业存货应该按照采购价格入库,按照采购价格(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结转成本。
商品进销差价这个科目是售价金额法中的概念,多用于商品流通企业。
具体内容:
售价金额核算法亦称“拨货计价、实物负责制”。以售价金额核算与控制各实物负责人经管商品的进销存情况的方法。一般用于零售企业的商品核算。其基本内容是:
(1)建立实物负责制,即按企业经营品种,划分若干实物负责小组,或指定实物负责人,对其经营商品的数量和质量负完全责任。
(2)库存商品按零售价格记账,即“库存商品”账户的增减,一律按零售价格登记,并按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记录商品金额变动和结存情况。
(3)设置“进销差价”账户,定期反映商品购进价格和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
(4)加强商品的盘点工作。由于库存商品只有总金额指标,没有具体数量指标,商品发生溢缺的数额,只有通过盘点才能确定,为此,一般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盘点,以确定商品实存数额。
(5)健全各环节的手续制度。这种方法可以简化销货和记账工作,但不能及时提供每种商品进销存的动态资料,如果发生商品溢缺以及差款错货时,也不便查明原因。
计算方法:
所谓售价金额法是指平时商品的购入、加工收回、销售均按售价记账,售价与进价的差额通过“商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期末计算进销差价率和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并据以调整本期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