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angqiang 于 2023-1-12 14:53 编辑
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各期票据贴现金额等项目之间勾稽对应情况为例 常用公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原值减少(期初数-期末数)+应收款项融资减少(期初数-期末数)+预收款项增加(期末数-期初数)+合同负债增加(期末数-期初数)+其他流动负债中待转销项税额增加(期末数-期初数)+应收票据原值减少(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背书支付货款-应收票据贴现(有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及一般信用银行承兑汇票)+应付账款中已背书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增加(期末数-期初数)+短期借款中票据贴现未到期余额增加(期末数-期初数)
该公式第一眼看上去非常复杂,这里先进行模型简化,假如一个销售业务涉及到的科目只有应收款、营业收入、银行存款,那么目标是求得回款现金流数据,则可以基于以下基本公式推导其计算原理: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营业收入+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本期贷方发生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计算目标)
对上述应收账款基本平衡公式进行换算: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本期贷方发生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期初余额+(营业收入+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故: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 该公式即为最上面复杂公式的第一部分,拓展开来,以营业收入为起点将涉及到销售业务的报表项目如应收款、票据、预收款等项目逐一纳入即可。 综合来看,运用到的基础公式无非是“期初+本期新增-本期减少=期末”这样的基本平衡关系以及数学计算中常用的替换、移项方法,资产、负债类各熟记一套即可灵活运用。 注意事项: 1、 资产类与负债类公式存在期初、期末做减法方向相反的情形,容易搞混; 2、 该方法比较依赖规范的会计处理习惯,例如账务处理错误时应使用红字冲销法,如用借贷反向处理的话则可能虚增科目的发生额,导致取数有问题; 3、 受制于逻辑公式的复杂性以及账务处理规范性的局限,公式常用来校验直接法编制的现流表是否存在重大差错
后附《广州天极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案例,第12问回答列举了常见的现流表报表勾稽校验公式,可做参考。
|